牧(牧)是什么意思
牧-古文字通假字典
牧
(職明mu)
牧-古文字通假字典
牧
(職明mu)或説讀同妹(物明mei)、沬(月明mei),雙聲,之職陰入對轉
一九三一年河南浚縣出土的康侯坭(或稱司徒坭,現藏倫敦不列顛博物館)铭:“王來伐商邑,令康侯于衛,司土眔乍氒考彝。”周永珍《釋康侯坭》説即某,湈讀為妹,就是文獻中的“妹邦”。《尚書·酒誥》:“明大命于妹邦。”《易·歸妹》:“帝乙歸妹。”也即《尚書·牧誓》的“牧野”。鄭玄曰:“妹邦,紂之都所處也。”《水經·淇水注》:“朝歌本妹邑。”今浚縣辛村附近有衛侯墓地,或即朝歌舊址。地近淇水,故字从水旁。小臣坭:“噽(粤)氒復歸,在牧亱。”亦應指此。作册鼎:“康侯在亱,易作册貝。”(《三代》三·三〇·三)“亱”即“牧亱”。文獻亦作沬。《詩·鄘風·桑中》:“爰采唐矣,沬之鄉矣。”陳喬樅曰:“朝歌,桑中皆在沬邑。”按字又作,《集成》二三四四伯鼎:“白(伯)乍(作)寶彝。”
牧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牧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牧-古代汉语字典
牧mù△
【释义】:
①放牧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千仞之山,跛牂易牧者,夷也。”(牂zāng:母羊。夷:坡度平缓。)又指牧人。《诗经·小雅·无羊》:“尔牧来思。”(思:语气词。)也指牧场,郊外。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:“自牧归荑。”(归:通“馈”,赠送。荑tí:初生的茅。)②治理,统治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且夫君也者,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。”张居正《陈六事疏》:“慎选良吏,牧养小民。”又指治民的人。特指州官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持法刻深,举奏牧守九卿。”(守:指郡官。)也指主事之官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命舟牧覆舟。”③修养。《周易·谦》:“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”
【说明】“牧”为会意字。像手持棍放牛意。参附录三。
牧-常用古汉语字典
牧mù
【释义】:
[名]①泛指放牧的人。《左传·子产坏晋馆垣》:隶人、牧、圉,各瞻其事。②古代州的长官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舜、禹之间,岳牧咸荐。[动]①教养。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念高危,则思谦冲以自牧。②放养牲畜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胡人不敢南下牧马。
牧-常用字详解字典
牧mù
甲金篆
从攴从牛、牛亦声,形声,,8画。①放牧牲口牧放|牧畜△游牧|畜牧|轮牧。②古代指州官州牧|民牧。③牧师(mùshi):新教的一种神职人员,负责教徒宗教生活和管理教堂事务。
〈辨〉牧字甲金文象手持棍棒或鞭子放牛的样子,牛也是声符。篆书讹变作从牛从攴;攴,读pū,详见敲字下。楷书讹变作牧。
牧-敦煌俗字典
牧mù
S.799《隸古定尚書》:“尚書牧誓第四 周書。”“與受戰于牧野,作《牧誓》。”“會于牧野。”[隸古定字]
S.6537Vg《慈父遺書一道》:“舍田家產畜牧等。”
S.388《正名要錄》:“音目。”“右依顏監《字樣》甄錄要用者,考定折衷,刊削紕繆。”
牧-汉语字源字典
牧mù
甲 金 篆
牧字的形体,象人手持牧鞭(或树枝)赶牛之状,表示放牛吃草的意思。放牛为牧,同样,放马、放羊、放猪等均可称“牧”,所以牧字的本义为放养牲畜。引申指放养牲畜的人。在古代,统治者把老百姓视同牛马,而以牧人自居,所以称管理和统治老百姓为“牧民”。一些地方州郡的最高长官也被称为“牧”或“牧伯”。
牧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牧mù
【释义】:
放养牲畜牧马|牧童|牧场|畜牧|游牧。
牧-金瓶梅字典
牧
(一)mù 《广韵》:养也,放也,使也,察也,司也,食也。 莫六切 通合三入屋明
①放牛。 试裂齐纨,施铅椠、爰图春牧。草浅浅细铺平野,散骑黄犊。(五五14上10)
②主管。 昔者典牧皇畿,大肆科扰。(四八9上7)
(二)当作“枚”méi,形近讹。 只见酒逢知己,形迹多忘。猜牧的,打鼓的,催花的,三拳两谎的,歌的歌,唱的唱。(五七13上1)
牧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牧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