赧(赧)是什么意思
赧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赧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赧-古代汉语字典
赧nǎn
【释义】:
①因惭愧而脸红。吴质《答东阿王书》:“赧然汗下。”泛指脸红。李白《秋浦歌》之十四:“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”[赧赧]惭愧脸红的样子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观其色赧赧然。”②担忧害怕。《国语·楚语上》:“夫子践位则退,自退则敬,否则赧。”(践位:登上君位。退:谦让。敬;受尊敬。)
赧-常用古汉语字典
赧nǎn
【释义】:
[动]因惭愧而脸红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陈思王植传》:五情愧赧。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:辄羞赧弃去之。
赧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赧nǎn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奴板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泥潸開二(泥元) 面慙赤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戁 nǎn 奴板切 泥潸開二(泥元) 恐懼。
《國語·楚語上》:夫子踐位則退,自退則敬,否則赧。〔韋昭注:赧,懼也。〕
赧-难僻字字典
赧nǎn
【同音字】:难
【释义】:
①因羞而脸红。如:赧颜。②忧惧。
赧-敦煌俗字典
赧nǎn
P.3906《碎金》:“人羞赧:女眼反。”按:此形與“赦免”之“赦”相同,當是“赧”俗字之訛。《玉篇·赤部》:“赧,女版切,面慙赤也。俗作。”又《玉篇·皮部》:“,女版切,慙而面赤,今作赧。”兩處互相呼應。《敦煌寫本碎金研究》引用《玉篇》,誤將“皮部”混於“赤部”,又將“”字改爲“赧”字,以至於出現“赧,慚而面赤,今做赧”之費解引文。
赧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赧nǎn
【释义】:
〈文〉由于害羞或惭愧而脸红赧颜|赧然。
赧-金瓶梅字典
赧
nǎn 《广韵》:赧,慙而面赤,俗作“赧”。 奴版切 山开二上潸泥
因羞愧而脸红。 月娘当下羞赧而退。(二六4下10)报无由,愧赧,此心萦牵。(三六6上4)回头恨章台柳,赧面羞看玉井莲。(二一1上5)
赧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赧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