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(啟)是什么意思
启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启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启-古代汉语字典
启qǐ
【繁体字】:啟
【释义】:
①开门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夫人将启之。”(启之:替他开门。)泛指开,打开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匣而藏之,未尝启封。”引申为开拓。《尚书·武成》:“惟先王建邦启土。”②开始。《诗经·大雅·公刘》:“弓矢斯张,干戈戚扬,爰方启行。”(斯:指示代词,复指弓矢。张:矢上弦。戚、扬:大斧。爰:于是。)引申为萌发、萌芽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繁启蕃长于春夏。”又特指立春、立夏两个节气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凡分至启闭,必书云物。”(分:指春分、秋分。至:指夏至、冬至。闭:指立秋、立冬。云物:指各种天象情况。)③开导,放发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天之所启,人弗及也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不愤不启。”(愤:心中憋闷,有不通之处。)④挺直腰和大腿危坐。《诗经·小雅·采薇》:“不遑启居,玁狁之故。”(遑:闲暇。玁狁xiǎn yǔn:殷周时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。)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亿兆夷人,启处靡厝。”(厝:置。)⑤陈述,禀告。《吴子·图国》:“必告以祖庙,启于元龟。”古诗《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府吏长跪告,伏惟启阿母。”又特指公文,信函。《通俗文》:“官信曰启。”苏轼《与王敏仲》之二:“方欲奉启告别。”⑥视。后来写作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曾子有疾,召门人弟子曰:‘启予足!启予手!’”
【说明】甲骨文字作“”,是会意字,从“户”从“攵”,表示用手开户。参附录三。
启-常用古汉语字典
启qǐ
【繁体字】:啓
【释义】:
[动]①开,打开。刘鹗《绝唱》:王小玉便启朱唇。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启窗而观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丹唇未启笑先闻。②启发,开导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:启叔孙氏之心。李白《古风·三》: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雄才。③报告,陈述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伏惟启阿母,今若遣此妇,终老不复取。④拓展,开拓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:晋之启土,不亦宜乎?《韩非子·有度》:齐桓公并国三十,启地三千里。
启-常用字详解字典
启qǐ
啓
啟、唘
甲金篆
从户从口,会意,,7画。①打开启封|启闭△开启。②开始启行|启用|启运。③开导启发|启蒙|启迪。①陈述启事△哀启△敬启者。⑤旧时指较短的书信小启|谢启。⑥姓。
〈辨〉啓字甲骨文有二体,一作,象以手开户的形状;一作,从口声,表示启蒙、启发的意思。卜辞中二者都借用为,义为天晴。读qǐ,甲篆,甲骨文已有,有时从日从,象以手开户,阳光射进房中;有时从日声。其实,从古人的造字心理推测,取和可视为异体,造字方式有繁简之别;又可视为的繁化形式,启又可视为的简化形式,它们意义相通,混用。金文啓字从戈,表示以戈击户,篆书从攴,表示手持棍棒之类击门。又与攴古文字中用为偏旁通用。启字甲骨文中已有,今用为啓的简化字。异体唘是啓的讹字。
启(啓)-汉语字源字典
启(啓)qǐ
甲 金 篆
启字的繁体是一个会意字。甲骨文的启字,象人用手(又)打开一扇门(户)的样子,表示开门、打开的意思,引申为开发、开拓、启发等义。启发别人要用言辞,金文的启字加一个口旁表示说话,所以启字又有说话、陈述之义,如“启事”(指陈述的事情)。
启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启qǐ啓*啟唘
【释义】:
①开;打开启封|启齿|开启某某启(写在信封上,表示由某人拆信)。→②开导;教导启蒙|启示|启发|启迪。→③开始启动|启用启运。〇④陈述;报告敬启者(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)|谨启(旧时用于书信末尾署名之后)|启事。→⑤旧时指较简短的书信小启|谢启。
启-历代避讳字汇典
启qǐ
汉景帝刘氏名启
〔作某〕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“子某最长,纯厚慈仁,请建以为太子。”《举例》卷一云:“某谓景帝启也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于汉诸帝纪皆不书名。”
〔省阙〕〈文体名〉《文心雕龙·奏启篇》云:“启者,开也。高宗云,‘启乃心,沃朕心’,取其义也。孝景讳启,故两汉无称。至魏国笺记,始云‘启闻’;奏事之末,或云‘谨启’。”
〔改称〕〈节气〉《困学纪闻》卷五曰:“《左传》‘启蛰而郊’,《正义》云:‘太初以后更改气名,以雨水为正月中,惊蛰为二月节,迄今不改。’”何焯注云:“改‘启’为‘惊’,盖避景帝讳。”
〔代字〕以“开”代“启”:
《汉书·景帝纪》注引荀悦云:“讳‘启’之字曰‘开’。
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疏云:“汉景帝讳启,‘启’、‘开’因是而乱。”
〈姓氏〉《潜夫论·志氏姓篇》云:“(吴王)阖闾之弟夫概王奔楚堂溪,因以为氏……前人书堂溪误作‘启’,后人变之,则又作‘开’。”《汇考》卷七云:“此之变开,亦以讳也。”
〈人名〉夏后帝名启,(1)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作“夏后开”,原书按语云:“夏后开即启,避汉景帝讳云。”(2)又,《尚书·益稷》云:“启呱呱而泣”,《论衡·问孔篇》则改“开呱呱而泣”。又,启有母庙建于嵩山,而庙南石阙铭文则称“开母”。(3)崔融《嵩山启母庙碑》云:“启母庙者,盖夏后启之母也。汉避景帝讳,改‘启’之字曰‘开’。厥后相传,或为开母。”(4)
殷纣王庶兄微子启,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作“微子开”。《索隐》云:“按:《尚书·微子之命篇》云:‘命微子启代殷后’,今此名开者,避汉景帝讳也。”《潜夫论·志氏姓篇》亦改作“微子开”。
春秋鲁湣公名启,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作“开”。《索隐》云:“《系本》名启,(5)今此作‘开’,避汉景帝讳耳。”
齐桓公嬖臣、卫公子名启方,(6)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作“开方”。
齐景公时武子田氏名启,(7)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称“武子开”。
孔子弟子漆彫启,(8)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作“漆彫开”。王应麟《汉艺文志考证》卷五云:“《史记·列传》:‘漆彫开字子开’,盖名启字子开,《史记》避景帝讳也。”
汉文帝时,梁相山都侯王恬启,《史记·张释之传》作“王恬开”。《集解》引徐广曰:“《汉书》作‘启’。启者,景帝讳也,故或为‘开’。”
又有士五名启章,(9)《史记·淮南王传》亦改“开章”。
〈地名〉《春秋·哀公三年》:“季孙斯、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。”《公羊传》“启阳”作“开阳”。何休注云:“开阳,左氏作‘启阳’。开者,为汉景帝讳也。”
又,《汇考》卷七云:“开封者,故宋微子启所封地,因以为名。汉讳,改开封。”
〈书篇名〉古易《归藏》有《启筮篇》,(10)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郭璞注引作《开筮》。《汇考》卷七云:“郭所见必汉本,故亦作《开筮》也。”
又,《逸周书·文传解》:“《开望》曰……”孔晁注:“《开望》,古书名也。”《世俘解》云:“籥人奏《崇禹生开》”,注:“《崇禹生开》,皆篇名。”《汇考》卷七云:“窃疑《开望》乃《开筮》之类,《崇禹生开》谓崇伯禹生启也,皆汉儒所改。”
〈篇籍〉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“乃启二尊之盖幂。”郑注:“今文‘启’为‘开’。”《汇考》卷七云:“今文即高堂生十七篇也。古文出鲁淹中,(11)孔安国献之,不立学官,故不避景帝讳。”
〈引文〉《诗·小雅·大东篇》:“东有启明”,《大戴礼记·四代篇》引《诗》作“东有开明”。
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胤子朱,启明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“开明”。
同书《金縢》:“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”,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作“以开金縢书”。
〈其他〉《汇考》卷七说“启”云:“其字从户从口,疑是古人计民数之名。《管子·揆度篇》:‘百乘为耕田万顷,为户万户,为开口十万人,为分者万人,为轻车百乘,为马四百匹。’‘千乘为耕田十万顷,为户十万户,为开口百万人’云云。‘万乘为耕田百万顷,为户百万户,为开口千万人’云云。数‘开’字皆当作‘启’,汉避嫌改,骤读几不可解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