讫(訖)是什么意思
讫-古代汉语字典
讫qì△
【释义】:
①止,停止。《谷梁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毋雍泉,毋讫籴。”(雍:通“壅”,阻塞。籴:买进粮食。)《礼记·祭统》:“防其邪物,讫其嗜欲。”引申为完毕,终了。《梦溪笔谈》卷十八:“用讫再火令药熔。”(火:用如动词,火烤。)魏禧《大铁椎传》:“言讫不见。”②毕竟,终究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莽以钱币讫不行,复下书。”(不行:不能流通。)③通“迄”。至,到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声教讫于四海。”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讫今不改。”
讫-常用古汉语字典
讫qì
【繁体字】:訖
【释义】:
[动]①终了,完毕。沈括《活板》:用讫再火令药熔。罗贯中《杨修之死》:修入见之,竟取匙与众分食讫。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坐语未讫。②用同“迄”。至,到。《后汉书·马援列传》:讫今季良尚未可知。苏洵《管仲论》:讫简公,齐无宁岁。
讫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讫qì訖
【释义】:
①〈文〉停止;截止起讫|讫事。→②完毕;终了收讫|付讫|兑讫|验讫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