繦(繦)是什么意思
繦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繦qiǎng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居兩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見養開三(見陽) 觕纇也(絲節曰類,言絲多節而堅粗)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襁 qiǎng 居兩切 見養開三(見陽) 襁褓。
《墨子·明鬼下》:鮑幼弱,在荷繦之中。〔孫詒讓云:繦,吴鈔本作襁,襁正字,繦借字。〕
《吕氏春秋·直諫》:不穀免衣繦褓,而齒於諸侯。
《史記·衛將軍驃騎列傳》:臣青子在繦褓中,未有勤勞,上幸列地封爲三侯。
《列子·天瑞》:人生有不見日月,不免繦褓者。
《後漢書·楊賜傳》:先是黄巾帥張角等執左道,稱大賢,……天下繦負歸之。
《晉書·穆帝紀論》:孝宗因繦抱之姿,用母氏之化,中外無事,十有餘年。
《文選》司馬相如《封禪文》:是以業隆於繦褓,而崇冠於二后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