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(屈)是什么意思
屈同倔、崛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屈同倔、崛
屈音jué。屈的本义是无尾鸟。《说文》:“屈,无尾也。”一说,短尾。段注:“屈,凡短尾曰屈。”假借为倔,顽强,固执。《史记·陆贾列传》:“君王宜郊迎,北面称臣,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强于此。”(你本应到郊外迎接,向汉朝北面称臣,竟然想要凭借刚刚建立尚未安定的越国,倔强到这种地步。集,安定。)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杨信为人刚直屈强,素非贵臣,单于不亲。”(杨信的为人刚强正直又倔强,但平素不是显贵的大臣,单于对他不亲昵。单于,匈奴君长的称号。)“顽强,固执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人”写作“倔”。
屈又假借为崛,高起,突起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:“屈,假借为崛。”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独秦屈起西戎。”(唯独秦国在西戎突起。西戎,我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总称。)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。”(却能够在这帝位上突起了。颜师古注:“屈起,特起也。”)“高起,突起”义,后来加义符“山”写作“崛”。
屈-古文字通假字典
屈
(物溪qu)通用,雙聲叠韻
郘編鐘:“余頡事君……余不敢為喬(驕)。”不見於字書,前人或隸作岡,然字明从网,出聲,非岡字。湯餘惠《郘鐘銘文補釋》云“頡”應即“詰詘”。《説文》:“詘,詰詘也,一曰屈襞。从言,出聲。誳,詘或从屈。”《廣雅·釋詁》:“詰、詘,曲也。”《説文通訓定聲》詘字條下云:“凡言詘者,皆曲之轉聲也,亦以屈為之。”《辭通》説古書中“詰詘”又作“詰曲”、“詰屈”、“詰”。“詰詘事君”是説委婉事君,不敢狂妄事君,“不敢驕”與此意近。又馬王堆帛書《五十二病方·傷痙》:“痙者,傷,風入傷,身信(伸)而不能詘……一熨寒汗出,汗出多,能詘信(伸),止。”“詘信”即“屈伸”。又馬王堆竹簡《十問》:“故覺侵(寢)而引陰,此胃(謂)練筋;(既)信(伸)有(又)詘,此胃練骨。”又張家山漢簡《引書》:“信(伸)胻詘指三十,曰尺汙(蠖)。引頽,腸頽及筋頽,左手據左股,詘左寶(膝),後信(伸)右足,詘右手而左雇(顧)。”又銀雀山竹簡《孫子兵法·謀攻》:“故善用兵者,詘人之兵而非戰也……”十一家本作:“屈人之兵而非戰也。”又銀簡《善者》:“故善者制僉(險)量柤(阻),敦三軍,利詘信(伸)。”又銀簡二〇四號:“日行而月(動),星躍(燿)而玄愪(運),子神賁(奔)而鬼走,進退詘信(伸)。”此為楚人唐勒《御賦》句,引見《淮南子·覽冥》,“詘信”作“屈伸”。又馬王堆帛書《老子》甲本《德經》:“大直如詘,大巧如拙,大贏如。”乙本已殘。傅奕本同作詘,通行本作:“大直若屈。”按《禮記·樂記》:“屈伸俯仰,綴兆舒疾,樂之文也。”《史記·樂書》“屈伸”作“詘信”。《楚辭·九章》:“冤屈而自抑。”《史記》云:“詘以自抑。”(《楚辭考異》)
屈-古文字通假字典
屈
(物溪qu)讀為掘(物群jue),叠韻,溪群旁紐
天水放馬灘秦簡(M一·一四):“三年丹而復生。丹所以得復生者,吾犀武舍人,犀武論其舍人□命者,以丹未當死,因告司命史公孫强。因令白狗(?)穴屈出丹。”李學勤《放馬灘中的志怪故事》云此簡述丹死而復生事,“穴屈出丹”乃白狗自穴中掘地而出丹。按《老子》五章:“虚而不屈。”釋文屈作掘。睡虎地秦簡《日書》甲《詰咎》:“一宅中毋(無)故而室人皆疫,或死或病,是是棘鬼在焉。正立而貍(埋),其上旱則淳,水則乾。屈而去之,則止矣。”又:“一宅中毋故室人皆疫,多瞢米(夢)死,是是(孕)鬼貍(埋)焉,其上毋(無)草如席處。屈而去之,則止矣。”又:“一室人皆毋(無)氣以息,不能童(動)作,是狀(戕)神在其室,屈遝泉,有赤豕,馬尾犬首,亨(烹)而食之,美氣。”
诎通屈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诎通屈
诎音qū。诎和屈上古同属溪纽物部,同音通假。诎的本义是言语迟钝。《说文》:“诎,诘诎也。”通屈,屈服,弯屈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公输盘诎,而曰:‘吾知所以距子矣,吾不言。’”(公输般被折服了,他却说:“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,我不说出来。”距,同拒,抗,对付。)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其次诎体受辱,其次易服受辱。”(其次是受捆绑不能伸展受辱,其次是换上罪犯衣服受辱。)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石父曰:‘不然。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。’”(石父说:“不能这样讲。我听说过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遭受委屈,但在知己面前受到尊敬。”信,通伸。)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卧右膝,诎右臂支船。”(他平放着右膝,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。)
屈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屈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屈-古代汉语字典
屈jué
【释义】:
见“屈”㈡。
屈-古代汉语字典
屈
【释义】:
㈠ qū△①弯曲,与“伸”相对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”(尺蠖huò:树上的一种小爬虫。信:通“伸”。)②屈服,折服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威武不能屈。”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”③委屈。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于是屈身下士,先礼郭隗以招贤者。”④压抑,抑制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屈心而抑志兮。”
㈡jué△⑤竭,尽。《孙子·作战》:“攻城则力屈。”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生之有时,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”(亡:无。)⑥短小。《淮南子·说山》:“飞不以尾,屈尾飞不能远。”⑦[屈强]倔强,不顺从。“屈”通“倔”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“杨信为人刚直屈屈。”
屈-常用古汉语字典
屈
【释义】:
(一)qū[动]①屈服,使……屈服。《孙子·谋攻》: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《新唐书·张巡列传》:不可为不义屈。②委屈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。③弯曲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手指不可屈伸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今有无名之指,屈而不信。
(二)jué[形]枯竭,缺乏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兵旱相乘,天下大屈。
屈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屈qū
【中古音】:
ㄑㄩ
【上古音】:
區勿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溪物合三(溪物) 無尾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倔 jué 衢物切 群物合三(群物) 直傲不屈。
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迺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彊於此。
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楊信爲人剛直屈彊,素非貴臣,單于不親。
崛 jué 衢物切 群物合三(群物) 高起,突出。
《漢書·叙傳上》: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。〔顔師古云:屈起,特起也。王先謙補注:屈、崛借字。〕
闕 què 去月切 溪月合三(溪月) 闕狄,古王后六服之一,又爲子男之妻的命服。
《禮記·玉藻》:君命屈狄。〔《周禮·内司服》作闕狄。狄也作翟,長尾野雞。指畫繒爲翟雉形而不加色彩。〕
屈-常用字详解字典
屈qu
篆
从尾省出声,形声,,8画。①弯曲;使弯曲屈指|屈膝△能屈能伸。②屈服;使屈服屈从|屈挠△不屈。③委屈;冤枉屈辱|屈枉△叫屈|冤屈。④理亏屈心△理屈词穷。
〈辨〉屈字篆书从尾出声,本义为无尾或短尾;泛指短。楷书省讹作屈,借用为义项①。义项①篆书作诎。
屈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屈qū
【释义】:
①弯曲(跟“伸”相对)屈曲|能屈能伸。→②使弯曲屈指可数|屈膝投降。③服从;使服从坚贞不屈|宁死不屈|威武不能屈|屈服|屈从。→④冤枉叫屈|受屈|冤屈。〇⑤(理)亏理屈词穷。〇⑥姓。
屈-汉字异读字典
屈
㈠qū ①弯曲。如:曲指。②屈服。如:宁死不屈。③理亏。如:理屈词穷。④委屈;冤枉。如:屈打成招。⑤治。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屈此群丑。”⑥古邑名。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吉县北,盛产良马。⑦姓。
㈡jué 〔引〕竭;穷尽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使国家足用,而财物不屈。
屈-金瓶梅字典
屈
qū 《广韵》:拗曲。区勿切 臻合三入物溪
①屈从。 不免屈志于女人。(一1下1)
②委屈,冤枉。 阴骘先生悯念他负屈衔𡨚。(二六9上5)
屈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屈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