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让

让(讓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攘通让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攘通让

    攘音ràng。攘和让上古同属日纽阳部,同音通假。攘的本义是排斥,排除。《说文》:“攘,推也。”通让,辞让,退让,谦让。《礼记:曲礼上》:“君出就车,则仆并辔授绥,左右攘辟。”(国君外出上车,那么驾车的人就应该一手合并马缰绳,另一只手将绥奉交国君,左右的人要谦让避开。绥,古时车上作拉手的绳。辟,同避。)《汉书·肖望之传》:“案望之大臣,通经术,居九卿之右,本朝所仰,至不奉法自修,踞慢不逊攘。”(考察大臣肖望之,精通经学,位居朝廷九卿之上,本为朝臣仰望,但极不遵法度,行为不善,傲慢不谦逊。踞,通倨,傲慢。)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合于尧之克攘,《易》之嗛嗛,一谦而四益,此其所长也。”(道家合乎尧的能辞让的美德,《易经》讲谦逊,一谦让就会得到四种好处。这是道家的长处。克,能够。嗛,通谦,谦逊。)

  • 让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让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让ràng

    【繁体字】:讓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①责备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其子战而死,其父让子墨子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礼不辞小让。”(辞:推辞,拒绝。)②退让,不争夺权利。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刑仁讲让。”(刑:法则,这里用如动词,定为法则。)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鲁仲连辞让者三,终不肯受。”引申为谦让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。”(为:治理。)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(侯生)直上载公子上坐,不让。”③把权益或职位让给别人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齐侯以许让公。”(许:周代诸侯国。)《墨子·鲁问》:“今子处高爵禄而不以让贤,一不祥也。”

  • 让-常用古汉语字典

    让ràng

    【繁体字】:讓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[动]①礼让,谦让。吴敬梓《范进中举》:他是举人出身,做一任知县的,别号静斋,同范进让了进来,到堂屋内平磕了头,分宾主坐下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侯生摄敝衣冠,直上载公子上坐,不让,欲以观公子。②禅让,转让权力、职位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夫古之让天子者,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,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是以人之于让也,轻辞古之天子,难去今之县令者,薄厚之实异也。③责备,责怪。司马迁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平原君使者冠盖属于魏,让魏公子曰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公使让之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燕王乃使人让乐毅。

  • 让-常用字详解字典

    让ràng

    从言上声,,5画。①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让步|让位△退让|礼让|谦让。②索取一定代价,把财物等的所有权、使用权转移给别人△出让|转让|割让。③请人接受招待让茶|让烟。④表示容许或听任让我想想△谁让你进来的?⑤被△老子让儿子打了。

    〈辨〉让字本从言襄声,简化后声符改为上,本义为责备。谦让的让本来作攘,写作让是假借用法。现在,让是谦让、让步等的专字;攘另外表示排斥、打击等意义,读rǎng。

  • 让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让ràng讓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把方便或好处留给别人;谦让她小,你就让着点儿吧|你推我让,谁也不肯先坐|让步|让路|退让|避让。→②把某种政治权力或财物的所有权、使用权转移给别人这辆新车让给你了|让出一间屋子给亲戚住|让位|让贤|割让|转让|出让。→③邀请;请客人(饮酒、用茶等)把客人让到书房里|让茶。→④容许;使不能让事态这样发展下去|他让我来找你|来晚了,让您久等了。表示一种愿望,用于号召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继续前进。〈口〉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,相当于“被”饭都让他们吃光了|窗户纸让大风刮破了|让人打了一顿。

  • 让-历代避讳字汇典

    让ràng

    宋英宗赵曙,父濮安懿王名允让。

    《礼部韵略》附载《绍熙重修文书令》云:“诸犯濮安懿王讳者,改避;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,皆为字不成;其在真宗皇帝谥号内者,(1)不避;应奏者,以黄纸覆之。”

    避偏讳“让”:

    〔曲说〕〈人名〉曾鞏《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》云:“君讳逵,字仲达……曾祖考温,祖考名犯濮安王讳,考翰”。(2)名犯濮安王讳,即名让也,曲说以避讳。

    〔改称〕〈人名〉周必大《跋黄鲁直帖》云:朝奉大夫钱塘韦骧字子骏,“本名让,皇祐五年登第后避濮王讳,改焉。”(3)

    〔代字〕 ①以“逊”代“让”:

    〈人名〉《养新录》卷一九云:“钱让,事不见于史册,湖州府、长兴县《志》皆列入《人物》。……考郑樵《氏族略》云:‘汉哀平间,钱逊为广陵太守,避王莽乱,徙居乌程。’而让亦官广陵太守,意者让、逊本即一人,夹漈避宋濮安懿王讳,(4)改‘让’为‘逊’乎?”

    《举例》卷七云:“句容县城南,有元至正二年五月重建达奚将军庙碑。将军名字事迹无可考。碑称殿东楹帖,数字可辨,云‘梁承圣初,洪逊为国子祭酒’,似洪逊即将军之名。《金石文跋尾》二十:‘据《南史·周弘让传》,承圣初为国子祭酒,二年为仁威将军,城句容以居之,命曰仁威壘。今达奚庙正在仁威故壘。宋人避讳,往往改弘为洪,让为逊,殿楹帖必宋人所题,洪逊即弘让耳,于达奚何与!’”

    又,前蜀刑部侍郎卢延让,(5)《唐诗纪事》卷六五改“卢延逊”,亦其例。

    〈谥号〉宋徽宗谥号“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”,周广业云:“‘逊功’即‘让功’,以代名之字为谥,恐亦未安。”(6)彦按:“让(功)”本取谦让之意,乃作“逊(功),”则有逊色之歧义,如此使用代字,殊为荒谬。

    〈篇籍〉宋高宗御书石经,于《论语·学而篇》“温良恭俭让”,《八佾篇》“揖让而升”,《泰伯篇》“三以天下让”,于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“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”,《尽心下》“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”,诸“让”字并改书“逊”。(7)

    又,米芾书《千字文》,改“推位让国”为“推位逊国”。(8)

    〈引文〉《隶释》卷一五《郑子真宅舍残碑》,末云:“《春秋》之义,五让为首”,洪适《跋》引,改“五逊为首”。

    〈习语〉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六云:“恻隐、羞恶、辞逊、是非”,“辞逊”即“辞让”。

    朱熹《〈论语·八佾篇〉集注》云:“君子恭逊不与人争”,“恭逊”即“恭让”。

    又云:“雍容揖逊乃如此”,《〈孟子·万章上〉集注》引徐氏曰:“尧舜揖逊”,“揖逊”即“揖让”。

    《〈论语·述而篇〉集注》云:“叔齐逊伯夷”,“逊”即“让”。

    又:“其逊国也,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,而即乎人心之安”,又引程子曰:“伯夷、叔齐逊国而逃”,又《〈孟子·公孙丑上〉集注》:“兄弟逊国,避纣隐居”,“逊国”并即“让国”。

    《〈论语·颜渊篇〉集注》引杨氏曰:“子路片言可以折狱,而不知以礼逊为国”,“礼逊”即“礼让”。

    《〈子张篇〉集注》云:“为恭,谓为恭敬推逊其师也”,“推逊”即“推让”。

    《〈孟子·尽心上〉集注》云:“如舜之耕历山而田者逊畔”,“逊畔”即“让畔”。

    ②以“责”代“让”:

    〈篇籍〉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掊克在位,则有让”,宋石经改“让”为“责”。(9)彦按:“责”“让”于此同义。

    关于偏嫌“襄””:

    〔触犯〕《困学纪闻》卷二〇曰:“陈自明,绍熙初宏词已入等,同试者摘《周礼五射记》用‘襄尺’字,以为犯濮王讳。庆元四年,从臣荐之,谓‘襄’字虽同音,嫌名不当避。乃赐同进士出身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