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肥饶国学,一个集成语、谚语、俗语、俚语、俏皮话分享学习网站,以求会盟而谋学业之进,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,以致天下好学之士,齐心合力,相互扶持,共同进步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字典 > 桡

桡(橈)是什么意思

  • 挠通桡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挠通桡

    挠音náo。挠和桡上古同属泥纽宵部,同音通假。挠的本义是搅,搅动。《说文》:“挠,扰也。”通桡。弯曲,屈服;弱。《周易·大过》:“栋挠,本末弱也。”(栋梁弯曲,因为用了本末两端弱的木材。《释文》:“挠,曲折也。”)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(他厌恶豪华、崇尚俭仆,有即使遭到多次挫折也不屈服,面对自身存亡安危也不能使他失去志向的高风亮节。)

   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不肤挠,不目逃。”(皮肤被刺,不示弱;眼睛被戳,不眨一下。)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。”(秦王脸上有示弱的表现,耸身长跪来道歉。长跪: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靠在脚跟上。跪时耸身挺腰,看去比坐着长些,所以叫“长跪”。)

  • 桡通挠-常用古今字通假字字典

    桡通挠

    桡音náo。桡和挠上古同属泥纽宵部,同音通假。桡的本义是弯曲。《说文》:“桡,曲木也。”通挠,搅动,散乱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畏君之震,师徒桡败。”(畏惧贵国国君愤怒,军队溃败了。)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又为阿房之殿,殿高数十仞,东西五里,南北千步,从车罗骑,四马骛驰,旌旗不桡。”(又建造了象阿房宫那样雄伟的宫殿,高达几十丈,东西宽五里,南北有几千步远,很多的车马分布排列,四马并驾奔驰,旌旗毫不散乱。)《盐铁论·取下》:“不轨之民,困桡公利,而欲擅山泽。”(不遵守法令的百姓,损害挠乱国家利益,而且要任意侵占矿山和大海的物藏。擅,占有。泽,指海。)

  • 桡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
    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
  • 桡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【繁体字】:橈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㈠ náo ①弯曲。《周易·大过》:“栋桡,凶。”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竿不桡。”引申为屈从,屈服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重死持义而不桡,是士君子之勇也。”又引申为枉屈。《吕氏春秋·仲秋》:“斩杀必当,无或枉桡。”②挫败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畏君之震,师徒桡败。”引申为削弱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汉王恐忧,与郦食其谋桡楚权。”③搅乱。《周易·说》:“桡万物者,莫疾乎风。”④[桡桃]宛转,辗转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孰能登天游雾,桡桡无极。”

    ㈡ráo ⑤船桨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,以水为资。”又指摇桨,划船。蒋吉《石城》:“江人桡艇子。”代指小船。殷尧藩《还京口》:“南桥官柳识归桡。”

  • 桡-古代汉语字典

    桡ráo

    【繁体字】:橈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见“%!img src="aprfonts/m.20080723-m300-w001-001002614.gif"/!%(橈)”㈡。

  • 桡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
    桡ráo橈

    【释义】:

    〈方〉船桨。统读ráo,不读náo。

  • 桡-汉字异读字典

    ㈠ráo 桨。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蓀桡兮兰旌。”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,以水为资。”

    ㈡náo 〔通〕通“挠”。①《说文》:“桡,曲木也。”《易·大过》:“栋桡”陆德明释文:“曲折也。”②削弱。《汉书·张良传》:“汉王忧恐,与郦食其谋桡楚权。”③扰乱。《易·说卦》:“桡万物者莫疾乎风。”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