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(施)是什么意思
施-古文字通假字典
施
(歌審shi)疑讀為弛(歌審chi),雙聲叠韻
睡虎地秦簡《為吏之道》:“處如資(齋),言如盟,出則敬,毋施當,昭如有光。”整理小組疑施讀為弛,當讀如常。“此句意為不要廢弛應經常遵守的原則”。按《隸釋》十七丁魴碑:“巴蜀施刑。”洪适釋以“施刑”為“弛刑”。《集韻》养同弛。又《左傳·襄公十八年》:“乃弛弓而自後縛之。”釋文:“弛本又作施。”又馬王堆竹簡《十問》:“欲聞民氣贏屈施張之故。”“施張”即“弛張”。
施-简明篆刻正字字典
施
从上到下依次是小篆、甲骨文、金文、古玺及战国文字、缪篆及汉代文字、鸟虫篆。
施-古代汉语字典
施
【释义】:
㈠ shī ①散布,铺陈。《周易·乾》:“云行雨施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施薪若一,火就燥也。”②施行,实行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施民所善,去民所恶。”引申为施加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③恩惠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七年》:“报施救患,取霸定威。”④设置。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“又令梓潼太守张演于诸要施关,搜索宝货。”
㈡yì ⑤蔓延,延续。《诗经·周南·葛覃》: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”(覃tán:延长。)
㈢yí ⑥逶迤斜行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蚤起,施从良人之所之。”(蚤:通“早”。良人:指丈夫。所之:所往。)
施-古代汉语字典
施yí
【释义】:
见“施”㈢。
施-古代汉语字典
施yì
【释义】:
见“施”㈡。
施-常用古汉语字典
施
【释义】:
(一)shī[名]恩惠。《左传·殽之战》:未报秦施而伐其师,其为死君乎?《左传·殽之战》:秦则无礼,何施之为?[动]①设置,安放。林嗣环《口技》:会宾客大宴,于厅事之东北角,施八尺屏障。范晔《张衡传》: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,施关发机。②附着,加上。曹雪芹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唇若施脂。③施展,施行,用。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若得小娘子施此妙术,老汉无以为报,但每一种花开,便来相请赏玩。文天祥《指南录(后序)》:战、守、迁皆不及施。贾谊《过秦论》: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④赠送。《孔雀东南飞(并序)》:人贱物亦鄙,不足迎后人,留待作遗施。
(二)yī[动]用同“迤”。逶迤,斜行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蚤起,施从良人之所之。
(三)yì[动]蔓延,延续。《诗经·周南·葛覃》: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
施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施shī
【中古音】:
ㄕ
【上古音】:
式支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審支開三(書歌) 旗貌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移 yí 弋支切 喻支開四(余歌) 改變,貿换。
《漢書·衛綰傳》:劍,人之所施易,獨至今乎?〔如淳云:施,讀曰移。〕
施()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施()shǐ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式豉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審開三(書歌) 敷也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弛 shǐ 施是切 審紙開三(書歌)
(一)鬆懈,鬆弛。
《吕氏春秋·慎大覽》:三日之内,與謀之士,封爲諸侯,諸大夫賞以書社,庶士施政去賦。
《鹽鐵論·相刺》:方今人主,彀之教令,張而不施。〔注:施,同弛。〕
韓愈《曹成王碑》:法成令修,治出張施。
(二)遺棄,解脱。
《論語·微子》:君子不施其親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
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下》:遣謁者分將施刑補理城郭。〔李賢注云:施,與弛同。〕
《後漢書·光武帝紀下》:横野大將軍王常薨,遣驃騎大將軍杜茂將衆郡施刑屯北邊。〔李賢注云:施,讀曰弛。施,解也。〕
漢·《廣漢屬國都尉丁魴碑》:巴蜀施刑。
(三)釋放。
《楚辭》屈原《天問》:永遏在羽山,夫何三年不施?
鼠 shǔ 舒吕切 審語開三(書魚) 動物名。屬哺乳類,嚙齒目。
陸佃《埤雅·釋蟲》:舊説鼠性疑,出穴多不果,故持兩端謂之首鼠
《後漢書·鄧訓傳》:雖首施兩端,漢亦時收其用。
《後漢書·西羌傳》:雖依附縣官而首施兩端。
施-古汉语通假字字典
施yí
【中古音】:
【上古音】:
余支切
【通假字释义】:
喻支開三(余歌) 旗貌。
【正字及释义】:
杝 lí 鄰知切 來支開四(來歌) 籬笆。
賈誼《新書·孽産子》:今也平居則無茈施,不敬而素寬,有故必困。〔注:茈與柴同,朱起鳳云:施爲杝字之假,茈杝猶藩籬。〕
《韓詩外傳·卷四》:千乘之君不通貨財,冢卿不脩幣施。〔俞樾云:“幣”乃“敝”之誤。施,當爲杝,古同聲假借字也。“枻”即今“籬”字。《一切經音義》十四云:籬、杝同。《通俗文》云:“柴垣曰杝,木垣曰栅。”〕
惕 tì 他歷切 透錫開四(透錫) 警惕,戒懼。
《書·盤庚上》:不惕予一人。〔《白虎通·號篇》引作施予。〕
《墨子·尚賢上》:故當是時,雖在於厚禄尊位之臣,莫不敬懼而施。〔俞樾云:施,當讀爲惕。〕
延 yán 于線切 喻線開三(余元) 伸展。
《詩·大雅·旱麓》:莫莫葛萬,施於條枚。〔《韓詩外傳二》引作延於。《吕氏春秋·知分》引同。〕
迆 yí 弋支切 喻支開四(余歌) 邪行貌。
《孟子·離婁下》:蚤起,施從良人之所之。〔焦循云:施與迤通。錢大昕《潛研堂答問六》云:施,古斜字。〕
《韓非子·解老》:所謂貌施也者,邪道也。〔王先慎云:施,讀爲迆,,邪也。〕
《淮南子·齊俗》:夫乘奇技僞邪施者,自足乎一世之間。〔注:施,讀如。〕
《漢書·揚雄傳上》:封巒石關施靡虖延屬。〔《文選》施作迤。朱起鳳云:迤、施同音通用。〕
移 yí 弋支切 喻支開四(余歌) 改變。
《荀子·儒效》:若夫充虚之相施易也,“堅白”“同異”之分隔也,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,明目之所不能見也,辯士之所不能言也。〔楊倞注:施,讀曰移。〕
《史記·萬石張叔列傳》:劍,人之所施易,獨至今乎?〔如淳云:施,讀曰移。〕
貤 yì 以豉切 喻寘開四(余錫) 挨次疊物,引申爲重複,延展。
《詩·周南·葛覃》: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〔《説文·貝部》段注謂施當作貤。按賣爵者展轉與人蔓莚丘陵者層疊兹長,皆重次第之意也。〕
《禮記·孔子閒居》:無服之,施于孫子。〔段云:施,當作貤。〕
施-常用字详解字典
施shī
甲金篆
从也声,形声,,9画。①实行;施展;施行|施工△实施|措施。②给予施礼|施事|施加。③施舍,把自己的财物给穷人或出家人施与△布施。④用上;加上施粉|施肥△条施|撒施。
〈辨〉施字从也声,本义为旗帜飘动的样子;引申为施行、施展义。,读yǎn,甲骨文象旌旗飞扬、舒卷无定的样子;金文字形讹变;篆书更讹;楷书作。用为偏旁,示意多与旗帜或旗帜的飞扬有关。
施-敦煌俗字典
施shī
甘博136《道行般若經》卷第九:“爲於國中央施高坐,隨次轉下施坐。”按:《大正藏》“坐”作“座”。
甘博004-14《賢愚經》:“一切眾生,皆應精懃,布施爲業。”
敦研365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十五:“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布施漿時當作是願。”“菩薩摩訶薩於慈心中施車乘時應作是願。”“我今所施悉與一切眾生共之。”
敦研008《維摩詰經》:“‘何謂爲喜?’曰:‘所以施眾而无悔。’”
敦研007《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》:“布施一湌受我者,盡聽見吾功德,□□是報。”
施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施shī
【释义】:
①给予施礼|施恩|施加。→②施舍,把自己的财物等给穷人或出家人施主|施诊。→③(把某些东西)加在物体上施肥|不施脂粉。〇④实行;施展倒行逆施|施行|实施|施工|略施小计。〇⑤姓。
施-现代汉语规范字典
施shī
【释义】:
〈文〉苍耳,一年生草本植物,叶片呈三角形,有长柄,边缘有缺刻和不规则的粗锯齿。果实叫苍耳子,可以做药材。
施-汉字异读字典
施
㈠shī ①施行;实施。如:施工。②加:给予。如:施肥;施食。③散布。《易·乾》:“云行雨施。”④陈尸示众。《国语·晋语三》:“秦人杀冀苪而施之。”⑤姓。
㈡yí 〔通〕通“迤”。斜行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施从良人之所之。”
㈢shǐ 〔通〕通“弛”。①解脱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遗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。”②〔引〕遗弃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君子不施其亲。”
㈣yì 〔引〕蔓延;延续。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葛之覃兮,施于中谷。”
施-金瓶梅字典
施
(一)shī 《广韵》:施设。式支切 止开三平支书
①施捨。 几个古人轻财好施,到后来子孙高大门闾。(五六4下8)
②敷用。 永不能着绮穿罗,再不能施朱付粉。(一3上9)
③展示,显摆。 那申二姐一径要施逞他能弹接唱。(六一3下11)却教他戴了来这里施展。(六一8下9)欲占后世兴衰理,今日施为可类知。(三四1上6)
(二)当作“旋”xuàn,形近讹。
现,临时。 如今施捏佛施烧香,急水里怎么下得桨。(三六2下2)西门庆分付左右把花草抬放藏春坞书房中摆放,施叫泥水匠隔山拘火打了两座暖炕,恐怕煤烟薰触。(七二19下3)
(三)当作“曉”xiǎo,草写形近讹。要知他半点真情,除非是穿绮窗皓月;能施他一腔心事,却便似翻绣幌清风。(七八28上11)
(又讹成:旋、福)
施-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
施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QQ:37996619(同微信)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